主題:離了神 人生必然虛空
09/05 傳道書 第1天
傳道書一章1~11節
1:1 在耶路撒冷作王、大衛的兒子、傳道者的言語。
1:2 傳道者說:虛空的虛空,虛空的虛空,凡事都是虛空。
1:3 人一切的勞碌,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,有甚麼益處呢?
1:4 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,地卻永遠長存。
1:5 日頭出來,日頭落下,急歸所出之地。
1:6 風往南颳,又向北轉,不住地旋轉,而且返回轉行原道。
1:7 江河都往海裏流,海卻不滿;江河從何處流,仍歸還何處。
1:8 萬事令人厭煩,人不能說盡。眼看,看不飽;耳聽,聽不足。
1: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;已行的事後必再行。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。
1:10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說這是新的?(哪知),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。
1:11 已過的(世代),無人記念;將來的(世代),後來的人也不記念。
傳統的看法認為,傳道書的作者是所羅門。所羅門擁有許多財富、尊榮、聰明及智慧,可說是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(參代下一12)。然而,這位享有一切豐富的君王,卻寫下了對於人生極為悲觀、真實的描述─生命是虛空的,人在虛空的生命中,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無益,而且各個世代都在重複這樣的虛空,沒有例外。(參1~4節)
如同大自然的現象,整個世界似乎都在一個循環裡面,沒有新的變化(參 5~7 節)。日升、日落;風隨著季節改變風向、所有的河流最終流向海洋,海洋卻永遠填不滿。這些週而復始的現象令人厭煩,人心也不得飽足(參 8~11 節)。
這個世界如果離棄了神,真的是很無聊、虛空!不過,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」(參 9 節),並不表示沒有新的事件,而是在強調各個世代的人,都跳脫不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循環。但是,我們必須留意:傳道書作者的言論,跟佛教的虛無主義不同。傳道書論及負面的情形,是為了指向一個正面的回應與結果,那就是「敬畏神」(參傳十二 13~14)。
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一樣,都需要吃、喝、工作,也會經歷生、老、病、死。然而,由於基督徒懷抱敬畏神的心,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領受豐富的恩典,而且每一件事都是為主而做,並且被主記念,直到永遠!感謝神!這真是我們最大的價值!
親愛的弟兄姐妹,在這個萬事虛無的世界上,我們何等有福,能夠成為屬神的兒女。因此,讓我們無論是工作、玩樂,或是日常生活的經營,都存著敬畏、感謝神的心!願神喜悅、記念我們所做的一切!
回應
主啊!謝謝祢讓我成為祢的兒女,享受今世與永恆的恩典!求祢幫助我天天敬畏祢,活出全新的生命,並能將真實的盼望與人分享。奉主的名求,阿們!
禱讀
詩篇一〇六篇4節
耶和華啊,祢用恩惠待祢的百姓;求祢也用這恩惠記念我,開祢的救恩眷顧我。
QT經文
傳道書一章1~11節